請問真的珍珠戴久了會不會脫一層皮?
如何能分辨出海水養珠和淡水養珠?
如何保養珍珠?
珍珠與仿製品的區別
由於珍珠深受女士們的喜愛,加上珍珠的形成需要一個較長週期,以及天然珍珠逐漸減少,刺激了珍珠養殖業的發展,同時也促使了許多珍珠仿製品的出現。
目前,在市場上經常出現的珍珠仿製品是用珍珠貝殼磨成圓球,再「塗」上或用真空處理上一層「珠粉」做成的工藝珠。這種工藝珠的表層大多並非真正的珍珠粉末,而往往是一些「化學代用品」。
一些非法謀利者,常常稱這種工藝珠是用天然珍珠粉壓成的珍珠,比真的珍珠更有益身體云云。有的則將此種貝殼稱為「南洋珍珠」,當成真的珍珠而謀取暴利。
從珍珠形成過程及工藝珠的製作過程,我們可以瞭解兩者雖然核是近似的,但其實卻不同。養殖珍珠是由蚌分泌出珍珠層包裹而成的生長週期長且對人體有益。而工藝珠則純粹是「工藝「產物,可以大量生產,因而兩者價格相關差幾十甚至幾千倍。
除「貝殼珠」外,還有一些用塑料或玻璃做核而在表面染上一層「珠粉」或其他化學物質做成的假珠。
真珍珠與這些「偽珍珠」的區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其一,偽珠是人工粉末「吸咐」或「浸塗」在核上的,其表面往往較薄,易發生「脫皮」現象。而天然或人養殖珠則一般不會發生「脫皮「。
其二,偽珠的光澤雖然也明亮,但顯得過於「單調」和尖銳,而沒有真珍珠的那種珍珠韻彩。
其三,貝殼珠因價值不大,因而做核時,拋磨往往不夠。有些核經常殘留一些直的小平面,「塗」上表面後,因粉太薄且均勻,無法填補這些平面而成弧形,因而在做成的珠上往往也有小平面。而天然珍珠不會出現這種平面。人工養殖珍珠養殖較長的,往往也沒有這種平面。
其四,質量一般的天然珍珠及養殖珍珠的表面往往有一些小的凸 ,但偽珠的表面則往往平滑。
其五,真正的珍珠用牙輕輕咬,會有砂感,而偽珠往往是滾滑的感覺。另外,真珍珠的手感較冷,而偽珠往往溫膩。結合以上特徵,一般就可將真珍珠與偽珠分開。
但值得一提的是,國外有用「東方香料」--一種從魚鱗中提出鳥嘌呤生物晶體浸泡幾十次做成的充蠟玻璃偽珠,它與真珍珠很像,也具有珍珠光澤,但仍可從其表皮光滑,在偏光儀下具均質性,而天然或人工養殖珍珠則為非均質性等性質來區分。
對於一些染色或用放射性改色的珍珠則要特別小心。例如,有些黑珍珠就是用這兩種方法處理而成的。區分天然黑色與人工染色珍珠的方法是用棉球蘸些稀硝酸(20%),在珍珠不顯眼的地方拭擦。如是用銀鹽處理黑珍珠,則會使棉球變黑。但這是一種破壞性的方法,使用時應小心。而用輻射改色的黑珍珠的檢驗則不是很容易的事,有時要採用光譜螢光攝像儀才能進行區分。有人認為,如果小於8CM、且顏色呈灰色、綠藍色調的黑珍珠,則大多是輻射改色或染色的AKAYA珠。
珍珠的形成和養殖
珍珠據其成因可分成天然珍珠和養殖珍珠兩種,而據其來源則分為海水珍珠、湖水珍珠及淡水珍珠三種。
珍珠成長水體微量元素的不同,珍珠的顏色也有差異,可分淺色組、有色組及黑色組三類。
淺色組包括白色和粉紅、玫瑰等色;有色組包括淺到中等的黃色、綠色和藍色等色調;黑色組是指鋼灰色--黑色的珍珠。黑色珍珠是珍珠中最名貴的,只產在世界有限的幾個地方,如南太平洋的玻利尼西亞群島海域。
天然珍珠是蚌類軟體動物受到外界物質,如海水中的沙粒、生物碎屑刺激而分泌形成的一種含有有機質的礦物文石顆粒。這種產珠的蚌類軟體動物中有一層將殼與身體主要部分分開的套膜組織。套膜的外層稱為外套膜或皮膜,皮膜可分泌出各種不同的物質形成殼及珍珠皮層。當海水中的「異物」如沙粒或細菌侵入到蚌的體內時,套膜中的一部分便會「包裹」起這種異物以減輕它對蚌的刺激。隨著外套膜不斷分泌出碳酸鈣和有機質,一層層地包裹起這種異物,經過若幹年,人們從海裏偶然撈起這只珍珠蚌時,便會發現其內有一粒閃爍出迷人光彩的珍珠。
以上就是天然珍珠簡單的形成過程。
珍珠首飾選購要訣
(1)選購珍珠,最緊要是要選珠光圓潤、韻彩柔和的。通常,珠層厚、珠光好的珍珠除了主體色外,都會有伴色。如白色中泛出粉紅或奶油色,這是韻彩所致。
(2)皮光細膩,皮質緻密,表面沒有或少有凹凸疱的珍珠為上選。如果是作珍珠戒指或耳環等首飾,有疱也應在不顯眼的位置。
(3)除了有特別用途外,最好選形狀規則的珍珠,如圓形、橢圓形等。如做墜子,水滴型也是很好的選擇。
(4)珍珠的顏色選擇實際上可各取所需。因養殖珠收穫後多會有漂白去髒的工序,因而有時很白的珠,並不比呈某種天然色彩的珠好。但是,明顯泛黃及色彩太濃的珍珠(黑珍珠除外),也很難搭配。
(5)在同樣的價格下選珍珠項鏈,應留意珍珠在形狀、顏色等方面的搭配。搭配好的較搭配差的佳。
保養珍珠
http://blog.webs-tv.net/kamiyah/article/3726109
留言列表